人民日报评论员:筑牢民族团结基础,共创光明
原标题:让我们筑牢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共同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人民视角)(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础。他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我们鼓励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树立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庆典,令人振奋、令人感动。中央政治局会议8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法(草案)》,指出颁布该法的目的是把党在民族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通过国家立法转化为民族意志,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体系和机制,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中华民族的团结力量。中华民族是一家人,我们共同努力,共筑中国梦。 “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这一愿望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今年以来,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我们有效应对遏制、围堵、打压,牢牢担负起发展的主导权,重温了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极大鼓舞了民族精神。 “十四五”期间,党中央团结一致,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打了一场又一场战役。每一次的战斗,都是全国人民的团结和顽强的战斗。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各族人民融为一体、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发展、加强伟大统一家园的历史。回顾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国现代化建设是最困难的时期。邪教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就能获得战胜困难、取得伟大成就的深厚力量源泉。” (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性更高、团结性更强的共同体,为共同体团结和中国式现代化奋斗奠定坚实基础。一座体现制度效益的小镇。从种蘑菇草、固沙富民,到建设矿业工业园,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的一个矿业小镇,30年来书写着矿业“山海情”的新篇章。去年,矿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9万元。顺口溜“我的草,快乐的草,共产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好”一场场增强路上信心的游戏。贵州省榕江县乡村超市里,咚子声、瑶杵舞、苗族芦笛舞依次上演。“四美”乡村路,连接着全国各地的人们。特产畅销,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也深受粉丝喜爱。。 感叹如果没有广泛富裕的社会和人民体力所产生的“双繁荣”,就不会有赛场内外流行的“最亮眼的国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何国家都不能掉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决定的,也是党的性质和目标决定的。 “看看大 北斗七星避免迷失自己并跟随从一代又一代干部扎根西部、把青春奉献给新疆、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鼓励少数民族地区与国家合作共建共享繁荣,到东西方合作互助、描绘共同富裕新图景,过去的过程是一个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团结引导人民。为民族前进,描绘伟大发展的图景。实践坚定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者,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脊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族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身体健康,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梦想。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不忘初心,以造福人民为核心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共同繁荣。各族人民共享强国振兴的伟大荣耀,是必然、真实意图、历史道路。展望未来,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将心心相印,同心协力,团结奋进。我相信您可以将您的伟大项目变成一个美丽的地方亮度。 (三)各民族将像石榴籽一样相互拥抱,形成最大的同心圆,凝聚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团结中国力量,这是中国人民各族人民团结的伟大力量。”只有紧紧围绕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思想长城。 团结一致,才能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更加强大的团结进步力量。数十万各族干部群众与沙海对抗40多年,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沙防护带工程终于竣工。这一人类荒漠化防治史上的奇迹,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创造的。新时代以来,从建设举世闻名的生态文明,到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科技创新浪潮,56个民族为建设繁荣中国而奋斗。这是社会稳定的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2年至2024年,新疆GDP年均增长7.0%,全区现时人均GDP价格将增长1.3倍。西藏铁路里程将由701公里增加到1359公里,人均用电量将增长162.89%。社会充满活力但不混乱,活跃而有序。保持动态平衡并调整至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障,让中国发展焕然一新。 1951年,云南省恩普洱县各族人民,举行宣誓大会,竖立宣誓纪念碑,立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宣誓“一心一意,团结到底,为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斗争!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后人对普洱民族统一承诺碑作出回应,强调:“希望我们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续写妥协碑的历史,一代一代传承祖国统一的美好历史。”从“九州六国同风”到“同福同享,共患难”“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有一个共同的家园:中国。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华民族认同。如果14亿多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不断筑牢中华儿女的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复兴的巨轮一定会乘风破浪前进。 (四)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家园精神基础,让各族人民“榕树缠枝”,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聚更根本、更深层次、更持久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 “它是身份的脊梁、民族团结的根源、民族和谐的精神。中华文化是脊梁,是各个民族的文化”hnic集团是其分支机构。只有根深而坚固,枝条才能枝繁叶茂。 “统一内部差异巨大的广大民族,形成多元统一的中华民族”取决于中国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几十年来,布拉马汗·莫热德沿着边境行走了20万多公里,亲手雕刻了10万多块“中国石”。多年来,他对家人和国家的感情已经融化,变成了坚石。让我们同频思考,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北京数据和蒙古交易时间仅为4.2mm二级项目。来自内蒙古的蔬菜中午可能会从北京上架超市货架。内蒙古特高压绿色能源在北京突破1亿千瓦时。绿色出行,双向奔跑,“北京和蒙古是一家人”。从历史上看从“五星东来,造福华夏”的痕迹,到“祖国是玉麦,祖国是中国”的誓言……中华文化无极限。家国情怀不断代代相传。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意志,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自主。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大增,活力更加充沛,闪耀出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全国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务最艰巨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围绕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五个认同”,兼顾“四个共同利益”确保边疆民族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队,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新的画作,新的征程,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奋进! (作者:陈凌、沈玉蕾、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