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传承古意的屏风、映照长江的光影
用科技的力量评选年度荣誉,我们为以光影为媒介的电影人打造了一个盛典。 10月28日至30日,2024-2025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系列活动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此次活动结合2025“只为长江”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聚焦中国电影发展新步伐,坚持“思想+艺术+科技”的理念,运用“电影+大数据+文旅”的方式,向当年的优秀电影作品及相关创作者颁发各项年度荣誉。以长江三峡为背景,中国电影人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扎根于生活的沃土,讲述着他们创造时代精品的动人故事。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象征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孕育了巴州、京珠、江南等独特的地域文化。不仅长江流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积淀,而且其慷慨、宽容、坚忍、生命无限等精神品质,为电影艺术的再现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叙事资源。中国电影人不断将长江与民族的集体记忆连接起来,传承和延续长江精神,不断构建多层面的民族文化。无论是古代北巴蜀对抗隆钦的战争、精雕征服中原的图谋、郭建的大胆牺牲,还是现代追求洋务和1911年辛亥革命,长江文化始终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前列。在全球化背景下,长江不仅是重要元素中国电影不仅代表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认同,也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种文化兴盛,一个民族的命运也就兴盛。文化越强,民族就越强。电影作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赋予了长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现代表达强大的传播事业和变革动力。许多中国电影人把长江作为丰富的创作田地,探索长江流域的人文故事和时代精神,为传统文化注入光影活力,让古老的文脉在幕后焕发出新的活力。 《风中起舞的江豚》是中国第一部一部聚焦长江生态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它的灵感来源于长江流域“拜风江豚”的传说,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桃花鱼》取材于宜昌市秭归县凤凰溪村乡村振兴的真实故事,以皮影、屈原宫等标志性文化符号为基础描绘爱情。屈原精神是民族精神、民本精神、探索精神的核心。文艺类型电影《江上的日夜》蕴藏着深刻的船舶和海岸线意象,探讨了父母与年轻一代之间的差距,同时展现了川北的地域文化和长江对当地民众的重要性。长江文化不断从经典走向电影,从历史走向当下。
当我们站在起点时从新的角度看,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是如何通过电影的创意创新来振兴长江文化,如何通过弘扬长江文化来丰富中国电影的内涵。我们不仅要用最流行的语言讲好最古老的故事,更要用世界能听懂的语言讲好中国的历史。在内容层面,既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现代价值观,又要立足现代生活坚定讲述长江故事。在技术应用方面,要旨在推动影视行业深度融合和技术创新,引导科技企业深度参与虚拟拍摄、智能制作、云协作等全流程核心,转化其中蕴含的哲学思维、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将长江文化融入精彩的视听语言和动人的情感故事。在产业发展方面,大力发展“电影+文旅”、“科技+文化”、“传统+现代”等文章,拉近电影人贴近大众、贴近本土文化,使电影元素深度融入城市结构,大幅提升长江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活力。
用长江之魂,描绘光影之梦。纵观中国电影120年的历史,光影中蕴藏的文化基因、人物中铭刻的精神密码、故事中蕴藏的时代记忆,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未来,中国电影人将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我们希望继续剖析世界艺术走向,以更多大师作品讲述长江故事、中国故事CES,谱写文化信任之旅的辉煌新篇章。
来源:京中网(湖北日报)
作者:李学敏(湖北省宜昌市)
编辑:丁秋峰